梅花针具有操作简单、安全有效、适应范围广等优点,对于感冒、头痛、急慢性气管炎、关节痛、皮肤麻木、腰肌劳损、失眠、高血压、痛经、脱发、肋间神经痛、多发性神经炎、三叉神经痛、小儿麻痹以及多种皮肤病均可使用。但是,对于急性传染病、皮肤烫伤和溃疡则需禁用,患有凝血障碍、外伤出血和失血过多者要慎用。
治疗前,患者选择自然舒适,而又能够持久的体位,如俯伏坐位、正坐位、卧位等,治疗部位和针具都要严格消毒,术者持针不能过紧或过松,要求用腕力弹刺,如鸡啄食一样,把针尖叩刺在皮肤上,随即借着反弹力作用,把针仰起,如此连续叩打。刺时落针要快、稳、准,针尖与皮肤呈垂直接触,不能慢刺、压刺、斜刺、拖刺,频率不宜过快或过慢,一般以每分钟叩打70-90次为宜。
梅花针的常规叩打部位为背部和脊柱两侧(自胸椎起至骶部为止),各纵刺1-2行,第一行距脊椎棘突1-2厘米,第二行距棘突3-4厘米;如果某些疾病在体表出现一些病理反应(如结节物、条索状物、泡状软性物及局部的酸、麻、胀感等)时,还可以在这些部位进行重刺或密刺。治疗过程中,术者必须避开动脉血管,如不慎叩击出血,可用消毒棉抹净。
如果患者精神过于紧张,或治疗部位较广,刺激强度过大,或过度疲劳、饥饿,可能出现“晕针”现象,如头晕、眼花、恶心,严重者脸色苍白,脉搏细微,手脚发凉,血压下降,甚至失去知觉。出现这些症状时,应立即停止针刺,轻者卧床休息片刻,喝些温开水或糖水;严重者可用梅花针重刺骶部或后颈部,或叩打人中、合谷、足三里、涌泉等穴位,以促其苏醒。治疗后,患者不要接触冷水,更不要喝冷饮。
相关链接
叩刺强度因人因病而异
梅花针治疗疾病,应根据不同病症,采用不同刺激强度,一般可分为轻、中、重3种。
轻度刺激——叩打时使用腕力较轻,冲力较小,使患者稍有疼痛感,皮肤局部略有潮红,但不出血。有疏通经络、调和气血、扶正补虚之功,一般对于头部、眼周,婴幼儿、初诊者和体质较差的人宜使用轻度刺激。
中度刺激——叩打时腕力稍大,冲力亦较大,介于轻度刺激和重度刺激之间,使患者有轻度痛感,局部皮肤有潮红、丘疹,但不出血。有平补平泻的性质。
重度刺激——叩打时用腕力较重,冲力大,患者有明显痛感,但能忍受,叩打后,皮肤局部明显发红,并可有轻微渗血。此法属于泻法,有疏散凝滞、活血止痛、导闭消肿之效,青壮年、皮肤肌肉结实以及痛甚处宜用重度刺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