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频道
欢迎订阅 中国移动用户短信cqsjb10658000。 上 手机登录 cq.3g.cn
欢迎订阅联通个性化手机报 重庆联通用户发送短信kt5y106558913。

保健养生:心里因素可导致近视眼

2013-11-28 17:23:33 来源: 转发至

  近视眼也称短视眼因为这种眼只能看近不能看远。这种眼在休息时,从无限远处来的平行光经过眼的屈光系折光之后,在视网膜之前集合成焦点,在视网膜上则结成不清楚的象远视力明显降低,但近视力尚正常。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?

  一、内因

  1、遗传素质: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,已被公认,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。但对一般近视,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。有遗传因素者,患病年龄较早,多在6.00D以上。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,无家族史。高度近视眼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,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遗传病。

  2、发育因素:婴儿因眼球较小,故均系远视,但随着年龄的增长,眼轴也逐渐加长,至青春期方发育正常。如发育过度,则形成近视,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,多在学龄期开始。一般都低于6.00D。至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。如幼年时进展很快,至15~20岁时进展更速,以后即减慢,这类近视常高于6.00D,可到20D~25D或30D。这种近视称为高度近视或进行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。此种近视到晚年可发和退行性变,因此视力可逐渐减退,配镜不能矫正视力。很少在出生时就有近视眼,但有极少数为先天性的。

  二、外因

  1、环境因素,从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离工作的人,近视眼比较多,青少年学生中近视眼也比较多,而且从小学五、六年级开始,其患病率明显上升。这种现象,说明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工作的关系非常密切。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,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,调节能力很强,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,阅读、收发室等近距离工作时的调节和集合作用,使肯外肌(主要是内直肌)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,眼内压也相应升高,随着作业的不断增加,调节和集合的频度和时间也逐渐增加,睫状肌和眼外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,调节作用的过度发挥可以造成睫状肌痉挛,从而引起一时性的视力减退。但经休息或使用睫状肌糜烂剂后,视力可能改善在完全恢复。因此,有人称这种近视为功能性近视或假性近视。但巩膜组织在眼外肌的长期机械性压迫下,球壁逐渐延伸,眼轴拉长,近视的程度也越来越深,而且不能再被阿托品等所缓解。特别是青少年时期,不注意视觉卫生,是形成近视眼的直接原因。不注意全身健康更能促使近视眼的发展。

  此外,不良家庭环境也影响儿童的视力。美国眼科医生发现,夫妻不和、父母与子女关系紧张、父母虐待孩子等,都会引起儿童视力障碍,这主要见于学龄前儿童,且常被忽视。

  2、某些疾病也可因改变晶状体或角膜的屈光度而形成近视眼,如糖尿病、白内障早期、青光眼、圆锥形角膜及晶状体移位等。

  3、心理因素可导致视力下降

[1] [2]

感谢您阅读: 保健养生:心里因素可导致近视眼
虚假新闻投诉致电63080077 更多
[责任编辑: 周玲玲 ]
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

喜悦

感动

同情

无聊

愤怒

搞笑

难过

新奇

温馨
分享到:

精彩视频

    • ·
    • ·
    • ·
    • ·
    • ·
    • ·
    • ·
    • ·
    • ·
    • ·
    • ·
    • ·
    • ·
    • ·
    • ·
    • ·
    • ·
    • ·
    • ·
    • ·
    • ·
    • ·
    • ·
    • ·
    • ·
    • ·
    • ·
    • ·
      图说天下
      行行摄摄
      新闻排行
        新闻热搜词
        来源:360新闻
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  • ·
              网友正在说
              ×
              扫二维码
              关注华龙网官方微信
              版权声明:
              联系方式:重庆华龙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:60367951
             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,在互联网上使用、发布、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。未经本网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华龙网”或“来源:华龙网-重庆XX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              ②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华龙网”的作品,系由本网自行采编,版权属华龙网。未经本网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华龙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              附: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: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