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患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:到医院看病,医生给开的药经常吃不完,家里剩药一堆,送人不妥,扔了可惜,不知如何处理。作为患者,总希望医生能对症按量开药,可开药的主动权掌握在医生手中。对于患者认为的医生过度开药,根源究竟是什么,还会造成什么后果,医院有什么制度防范?为解开个中谜团,剖析过度开药的深层原因,记者展开了调查,试图寻找杜绝大处方的“处方”。
药价高患者很无奈
12月初,天气骤冷,很多人的身体感到吃不消。来自南方、刚刚大学毕业工作的薛晓霞因为不太适应北方的气候患上了重感冒。为了能让疾病尽快好转不影响工作,她没去药房,没到诊所,直接来到一家大医院接受治疗。
医院医生为小薛做了检查后,开出的药单着实让她吃了一惊:阿莫西林5盒,感冒颗粒10盒,双黄连口服液5盒……药品总价500多元,再加上一些输液用的注射液,费用达到了1000多元,这对于工作不久的小薛来说,确实数目不小。小薛心想,多就多吧,能治好病就行。
可是,输液配合吃药,没用了一个星期,小薛的感冒就完全康复了。没用过的药剩下一大堆。“开了这么多的药,我还以为病得有多严重,剩下的药该怎么处理啊!”小薛的话里透着无奈。
像小薛这样,面对一堆剩药不知如何处置的人有很多。前些日子,患有肝病的王女士到医院就诊,主治医生一口气给她开了3个疗程3000多元的药。“我原以为会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地开,这一下开这么多,要是吃了一个疗程好了,剩下的药咋办?”退休老干部李大爷也对剩药问题感同身受:“前些日子到医院看病,药费花了5000多元,可是治好病只用了2000多元的药。后来我试着跟医院协商,才勉强把没拆包装的药给退了。”
确实,在大多数患者眼里,医生不仅要对症下药,更要按需给药。药开得多了,一些常见病的药还好,只要没过保质期,就能再用。而一些特殊病,十有八九就浪费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