隆冬季节,南京各大医院再次迎来季节性“血荒”。来自南京市血液中心的消息称:南京街头流动献血车和献血小屋共16个点,每天只有50-60个人来献血,有的献血点一天甚至采不到一份血。“大学生放假,在宁打工外来人口回家过年,‘血荒’还会进一步加剧。”南京市血液中心傅强副主任昨天告诉记者。
手术病人不能拖,而血站又一时难以满足临床需求,于是“自体输血”再次被业内人士提起。
自体输血,是指病人在身体健康时将自己的血液抽出来保存,待手术时再输回体内,这样既可以保证手术时用血,同时还可以降低许多输血风险,缓解血液紧张,特别是对产科、骨科等择期手术。
江苏省血液中心副主任魏鹏告诉记者,输别人的血有一定风险,因为许多血液传染病有一个“窗口期”,像乙肝、丙肝、梅毒、艾滋病病毒等感染者,在感染最初1-2个月内是检测不出来的,即使用最好的试剂、最科学的方法、最灵敏的仪器检验,还是有假阴性。自体输血不会出现异体输血反应,且传染疾病的机会几乎为零。“我们这几年都在大力宣传、倡导自体输血,但总体来说效果不尽如人意。”魏鹏说,我省自体输血仅占总用血量的5-10%,处全国中下游,好多城市自体输血比例在15-20%,这方面还大有潜力可挖。
省中医院血库副主任医技师鲁思文介绍,他们医院一年大约只有10例左右患者选择自体输血,这个比例不到1%,而在发达国家,自体输血的比例都在20%以上,比如在澳大利亚,剖宫产、骨关节置换等择期手术患者等,60%以上都是用自体输血。由于技术水平原因,国内自体输血一般只能用于孕妇生产、脾破裂大出血回输等简单手术,稍微复杂一些的手术,医生多不愿意冒风险实施自体输血,而国外开展自体输血历史悠久,技术成熟,可以用在脑外科、心外科等大多数复杂手术上。
“我已是病人了,怎么还能抽自己的血用?”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办副主任王军介绍,在临床上动员一些适合自体输血的病人时,许多人往往第一反应就是责问医生。“即便能够说服了患者采取储存式的‘自体输血’方式,但是病人抽了血以后,还要继续住院,这一部分的花费自然也跟着上去了。”王军说。现实的情况是,大多数家属也不愿意采用自体输血,一是怕麻烦,二是费用高。在手术中回收400毫升失血,即使是使用国产的回收耗材,费用也在1000多元,目前还没有列入医保报销范围;而如果是输血站提供的血,400毫升只需要支付440多元的输血费用,所以如果病人用血较少,家属就不愿意采纳。
自体输血难推广还存在其他“拦路虎”,比如国内自体输血的成本比较高,医院推行缺乏动力。南京中大医院输血科的芦慧霞医生说,每台自体血液回收机价格20万元左右,医院还必须配备相应的检测机器设备、试剂、专业检验人员等,这对医院来说负担不小。